生产仅需0.5秒/只,但上市还需时间
需求数据详细分解
主要看看以下4类基本人群的需求:
2.1 一线的医院在岗人员(日需求2400万个)
全国医护人员,这个数字在2016年最少达 1100万,全国公立医院约13万家,平均100人上班,就有1300万人在岗,详细数据请百度搜索,大概可以参看下图:
目前所有的医院,应该不存在敢不戴口罩上班的医护人员,任何在医院工作的其他人员,都一定会戴上口罩;
算上所有医院工作人员,每天至少至少有1200万人在岗。
普通医护口罩,每人每天使用2个口罩,预计至少需要2400万个。
(光看这一项,就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
2.2 去医院的病人及家属(日需求2000万个)
1)发热病人
目前这类数量暴增,大家都处于恐慌之中,哪怕根本不是肺炎,但略感觉发烧,必定让周围的家人立刻戴上口罩;
国家卫健委已建立发热门诊日报告制度,
2月3日数据为22万人次,这个数字较之前数据已经有下降。
2)普通病人
根据统计,全国每年就医的人次是80亿人次,
平均到每天,数据如下:
80亿人次/365~= 2191 万 人次
由于疫情的恐慌和控制,姑且认为有部分不是很紧急的病,可能暂时不去就医,人次打个7折:
2191万 人次*0.7~= 1500万 人次
3)家属陪伴
保守估计,尤其老人小孩,
仅算有30%有家属朋友陪伴
(20+1500)*0.3 ~=450万 人次
综上以上3项,
每天大约有2000万人前往医院。
这个非常时期,这些人必定都戴口罩,否则可能本来没事,回来就麻烦了。
所以, 每天去医院的病人及家属,预计最少需要2000万个口罩。
2.3 普通居家人员(日需求1400万个)
我们算100个人当中,每天有一个人需要采购物资,
有的城市规定每户人家每两天可以派一个人出门采购物资,算每户5口人,则10个人有一个需要出门,
算上乡村等地,除去有不少人叫快递和外卖,我们平均只算有1%的人,需要出门采购基本的生活物资。
14亿人,哪怕只有1% 的人需要出门购买必要的物资,
居家采购,每天需求大约有1400万个。
2.4 复工人员
2月17号来临,很多公司都要不得不开工了,再不开共ZF也不答应啊
交通工具上,你必须戴口罩,现在没几个人敢不戴口罩上地铁了。
各种交通工具,只要你出门去上班,哪怕上搭朋友的顺风车,你都得都戴上口罩。
办公室人都从各个地方回来,大家基本上都可能要保持戴着口罩,否则随便一个人打个喷嚏,都可能吓得旁边的人惊恐半天。
一天上班8小时,还有通勤和吃饭的时间,至少10个小时在外,可能一个口罩不够支撑,是不是需要2个?
若是部分复工情况下(第二产业、医疗、交通运输业复工),每天也有2.38亿人需要口罩。
若是全面复工,按照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国内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合计就业人口高达5.33亿人,按每人每天一只口罩计算,至少每天需要5.33亿只口罩。
有人会问了:那既然疫情形势严峻,我们豁出去,不惜代价让口罩产量翻10倍,行不?
这当然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想法,但是算笔账你就会发现,如果14亿人都在囤口罩,翻十倍还是不够用。
按去年日均产量1370万只翻十倍,是1.37亿只——每10个中国人只能买到1只。
而且,这个“小目标”在春节后也很难实现,因为条件不允许。
如果要扩大10倍口罩产能,都需要什么呢?
需要10倍的工人;
需要10倍的熔喷布(医用口罩3层中间那一层)、无纺布;
需要10倍的聚丙烯来制作熔喷布,而聚丙烯是石油化工企业的产品;
需要10倍的挂耳带/橡皮筋、鼻梁线、海绵条;
需要10倍的牛皮纸箱;
需要10倍的无菌包装袋;
需要10倍的物流运输车辆和快递人员;
更艰难的,是需要10倍的机器和生产线立马上线;
同时、立刻满足全部这些条件,或许你可以拿到10倍量的口罩。
但现实情况是,在春节期间,很多东西别说10倍量,能达到平时1倍的正常产量都很难。
要求口罩产商3班倒、24小时生产、5倍工资招工人是容易的,难的是要求口罩上下游全部配套人员、物料的同时倍增。
一些口罩原料供应商——比如提供聚丙烯的石化公司春节不上班,甚至因为疫情暂时无法恢复上班,一些口罩厂就只能干瞪眼,没米下锅。
有一家厂长跟记者说:“我们现在生产原料还够生产半年,最大难处在于包装材料不够了。”
有一家厂子什么都不缺,只缺挂耳朵的橡皮筋,不得已用了久置的库存,结果一上线老化的皮筋就被机器扯断了,几千个口罩成了废品,“我们工人看着都想哭,很心痛。”
生产口罩是一个木桶,产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有的口罩厂是员工召回来了,料不够;
有的厂子是备足了料,人手不够;
有的厂子产出了口罩,找不到快递,运不出去……
春节情况特殊,口罩厂不得不面临“三缺”的困境:缺料,缺人,缺物流。
而且,即便今天扩产了10倍口罩,你也得等14天以后才能拿到手。
口罩不是说生产出来立刻就能装袋运输的,国家规定,灭菌16个小时以后,还要把口罩放在解析库里挥发灭菌气体14天,才能运输销售,一天也不能少。
稍微总结一下口罩日需求:
全国医护日需求:2400万个
全国病人日需求:2000万个
全国居家日需求:1400万个
全国上班日需求:2 — 5亿个
未来口罩可能的日需求为:2.5亿—-5亿个
也许这些粗略估计数字不够准确,
有重复交叉计算的可能,
那就再打一个折扣,
最少最少也需要至少1.5 亿个。
请再次确认,1.5亿个口罩,这是日需求,
日需求,日需求,也就是一天的需求。
最新的供应产能数据
根据工信部数据,1月25日时口罩日产量仅为800万只。而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日产量已达1480.6万只,产能利用率达到了67%。 截至2月7日,全国口罩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73%,也就说,我们的最大产能也就是2000多万只。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会长雷利民也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透露,2月底每天预计能生产各类口罩1.8亿只。
复工后相关企业生产会跟上,原材料问题也会解决,再加上需求引导下的产能增加,会促使口罩生产快速增加。跨界生产的队伍也成为口罩生产的生力军。
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宣布将建成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其无尘车间将于本月内建成投入使用,共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包括4条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产量预计达到170万只以上。
比亚迪2月8日宣布,将调配资源,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援产口罩和消毒液。按照规划,比亚迪援产的消毒液和口罩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到2月底,公司消毒液日产为5万瓶,医用口罩日产可达500万只。
广汽集团也在做着生产口罩的准备工作。为尽快掌握防护口罩生产设备成型、焊接以及机械、电气等相关技术和生产流程,2月7日,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已派出多名员工参加为期15天的学习。
粗略统计,仅上汽通用五菱与比亚迪两家生产线投产后,就能带来670万只的口罩日产量。
服装企业三枪称,力争在2月20日前交付10条口罩自动化生产线。纸尿裤厂爹地宝贝宣布,首批口罩日产量可达70万只,到2月底,每天可生产200万-250万只口罩。
广西柳州白莹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在原有纱布口罩基础上加入SMS熔喷材料,使其达到医用口罩标准,并在完成样品送检和加急检验后迅速量产。该公司称,希望向柳州投放100万只口罩。
与此同时,福建莆田用鞋厂改建生产线。莆田有4000多家鞋企,当地主管部门向鞋企发布“英雄帖”:有自动针车50台、高周波机台20台以上的,配备紫外线杀菌流水线和独立操作车间、操作工100人以上的鞋企都可以报名生产。
2月7日,中国石化已与合作伙伴对接完成11条口罩生产线。据初步估算,到2月10日,中国石化助力新增口罩产能13万只/日;2月29日,实现新增产能至60万只/日;3月10日,实现新增产能至100万只以上/日。此外,中国石化还为3家地方口罩企业提供原材料支持。得到援助后, 3家企业累计日产口罩达到23.5万只。
近期,加入口罩生产的企业数据激增。天眼查数据显示,从1月1日至2月7日,先后共有超过3000家企业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经营范围。
再加上国外进口部分,复工后的口罩供应仍然存在短缺。 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数据,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口罩产量,占了全球的50%
也就是说, 把全世界的口罩都买到中国来,差距还是极其遥远。
更何况,世界各地都已经有确诊病例,到处都开始抢购口罩,其他国家同样需要使用口罩,至少不会所有的产能都供应中国。
面对这个巨大的供需差距,我们来看看政府做了些什么:
1)征用几乎所有口罩厂,统一调度生产;
2)限制市场价格,罚款“哄抬物价”最高300万元;
3)国家发改委发声,正在积极协调解决口罩短缺问题。
口罩缺口巨大,
哪怕现在举国现有的产能,
都远不足以满足需求,
应该让更多人看到这个现实
号召更多人参与进来!!
多地政府已经出台强力扶持政策,
比如,
湖南省已经出台
《全力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十条措施》,
福建省也出台多项强力措施,
全力扶持一切开工企业。
政府流程快速审批,税费一律全部免除,
买设备,政府给你奖励,越快奖励越多,
关键原材料熔喷布,中石化给你上门,
怕疫情过后闲置,政府给你收储!
湖南省出台政策,购买口罩生产设备,最多奖励80%
国家发改委副司长郝庆福再次强调:
“ 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
只要质量符合标准,请立刻开足马力生产!”
口罩生产的门槛并不是很高,
设备也不是很贵,几万到三十万都有,
中石化拥有大量的关键原材料。
中石化已在微博呼吁:
只要你开工,原材料给你送上门!
中石化微博喊话,只要你生产,原材料送上门
而从近几天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这几个口罩生产大省,均已在逐步恢复生产:
浙江朝美日化公司元宵节前后将日产口罩15万只
浙江长兴:赶制口罩生产用布不停歇
口罩生产三班倒!山东企业连夜提供医疗防护产品
山东医用物资厂家已复工并满负荷生产,口罩日产能达到264万只
河北廊坊一口罩生产企业24小时生产不停工
广东省日产83万只口罩
安徽日产防护口罩达100万只
上海政府强力动员,各口罩生产公司正月初二已复工
……
在很多新闻报道中,我们都看到了“不停歇”“24小时”“三班倒”等字眼。
也就是说,假设原料均到位,被快速动员起来、开足马力的中国口罩工厂,很快就能恢复产能——甚至实现产能翻倍。见证了这么多次中国速度,我们其实有理由相信这个翻倍的可能。
节约口罩,从我做起
一天口罩卖了9000万元的淘宝店,在很多订单发货要延期二三十天的时候,店主李凤三(化名)依然坚持给广东东莞的白血病儿童无偿捐赠了6万多只口罩。
特殊时期,他还在惦记着那些平日里本就需要口罩防护的特殊人群。
白血病儿童家属发来求助信息
他说:“现在赚不赚钱没关系的,大家平平安安就好,在生命安全面前,任何利益一文不值。”
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原型人物“药神”陆勇,过年亲自跑到印度,蹬着印度三轮,给国内扛回来3000个口罩。
吉林长春的一个理发师,过年期间每天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暴露在外的环卫工人免费发口罩,总共发出去3000多个。
上海松江的一家口罩厂里,过年期间每天晚上7点到次日7点,有一群分文不取的“打工妹”,在星夜兼程地赶制口罩。
他们有的是外企财务总监,有的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有的是创业者、大学生、听障人士……有人自驾100多公里来工厂做“临时工”。
他们知道口罩厂夜班没人轮岗,于是不眠不休12个小时,每晚赶制出30万只口罩,好让工厂工人们白天继续接班。
1月底的一天,一个开着越野车的陌生男子在南京交警的检查站前停下,打开后备箱,他说:“拿点东西给你们,从土耳其背回来的(口罩)。”
民警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只留下一句“中国人!”
在大灾大难面前,是金科玉律的西方“经济学”更了不起,还是这些做人做事一点也不“经济”的中国人更了不起呢?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
闫云霞,一家口罩厂的女工,春节期间没有休息,回到工厂里日夜加班,面对媒体时,她说了这样一句话:
“家是小家,工厂是大家,
我们一起努力,为了国家。”
所以,我们认真建议:
在疫情还没有被控制的这段时间,大家要做的就是好好地待在家里,非特别必要尽量不要出门,减少口罩消耗,理性购买,不要盲目囤货,把口罩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正确地处理废弃口罩。这里我们放上丁香医生给出的处理方法,供你参考。
来源: 酷玩实验室、看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